|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3-15 08:21 編輯 通行本周易卦序 第二講 兩相交錯 順逆往復 處處對稱 周易六十四卦序數脈絡在八八盤局中的走向是順暢的。在一個緊密排布的八八方陣內六十四個卦項充分出現一次,同時又滿足“綜縱錯橫”規則,序數脈絡必然是交織的。這里所說順暢,是指八八盤局統一的“綜縱錯橫”規則為“兩兩相耦非復即變”提供了充分合拍的節律,卦對之間斷頭少,序數脈絡有理有據,順逆錯綜、處處對稱。 按照“兩兩相耦非復即變”規則,八八盤局中卦對內銜接遵循三種續接方式: 1、“兩兩相耦非復即變”中變式卦對8對(包括4對覆變式卦對)全部以“跳”實現續接,同行跳兩列。 2、“兩兩相耦非復即變”中覆式卦對共24對(覆變式卦對除外)一半以“跨”實現續接,同列跨兩行。 3、“兩兩相耦非復即變”中覆式卦對共24對(覆變式卦對除外)一半以“粘”實現續接,同列行相鄰。 八八盤局中卦對間銜接遵循5種續接方式: 1、“接”,同列行相鄰。 2、“靠”,同行列相鄰。 3、“尖”,行列相挨,十字尖頂。 4、“間”,同行間隔一列或同列間隔一行。 5、“投”,它投。上述兩類八種續接方式中“跳、跨、粘、接、靠、尖、間”等七種都是幾何相挨或者制度相挨,均視為連續。唯一“投”這種方式它投斷續,全序出現6處,按全序62處卦間銜接計不連續率9.7%,雖然斷續,順勢猶存,恰恰也是這幾處神斷成就了圖形的靈動。 一、兩相交錯。 周易卦序分上經、下經兩部分,在八八盤局版圖中上、下經大致兩分、互有交融。上下經各有根據地大板塊,也有游離小板塊,按獨立板塊計,上經叁、下經兩,與易學名詞“叁天兩地”吻合,與上經陽、下經陰吻合。 二、順逆往復。 八八盤局中“順逆往復”是序數脈絡的一大顯象。諸如:33、34、35、36 與 47、48、49、50 旋向一順一逆;13、14、15、16 與 43、44、45、46 旋向一順一逆;61、62、63、64 與 27、28、29、30 旋向一順一逆; 3、4、5、6 與 19、20、21、22 走向一往一復;等等 三、處處對稱。 八八盤局中不僅相錯的卦、爻呈對稱位布置,序數脈絡也多處成對稱形態。諸如:7、8、9、10 與 23、24、25、26 上下對稱; 13、14、15、16 與 43、44、45、46 上下對稱;33、34、35、36 與 47、48、49、50 上下對稱;31、32 與 51、52 上下對稱;37、38、39、40、41、42 與 55、56、57、58、59、60 上下對稱;等等。 八八盤局對稱特點,卦、爻相錯的對稱是橫向的,序數脈絡形態的對稱是豎向的。 八八盤局中八組兩聯錯綜皆跨居三、六列起到穿針引線作用,而“順逆往復、處處對稱”這種形式邏輯覆蓋了全部十二組四聯錯綜。 無論總體布局還是細部形態都表明八八盤局是邏輯盤局、卦序是邏輯卦序。 補充內容 (2018-5-7 17:58): “跳、跨、粘、接、靠、尖、間”等七種都是幾何相挨或者制度相挨----“制度相挨”改為“規制相挨”。 補充內容 (2018-5-7 18:00): “非復即變”——“非覆即變”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3-16 12:23 編輯 通行本周易卦序 第三講 乾坤六子與八大卦群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這是《系辭》對古者包羲氏始作八卦的描述。最初的八卦類象有兩個系列,一是至今都比較常見的“天地水火澤山風雷”,屬于遠取諸物;二是“父母長男長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俗稱“乾坤六子”,屬于近取諸身。這兩者是八經卦的應用基礎。通行本周易卦序的藍版底圖——八八盤局則是源于對六十四卦按“乾坤六子”進行剖析分類再規劃的結果。 按卦爻構卦而論,易卦存在相綜與相錯兩種關系屬性。所謂兩卦相綜是指兩個卦諸爻的陰陽屬性按爻位互為倒置;所謂兩卦相錯是指兩個卦諸爻的陰陽屬性按對應爻位互變。無論八經卦還是六爻卦都存在錯綜卦對。 易六十四卦,有八項自體相綜卦、計有相綜卦對28對,有八項錯綜一體卦、計有錯卦卦對32對。 自體相綜卦與錯綜一體卦只能構成雙聯錯綜卦聯,因此易六十四卦共有雙聯錯綜卦聯8組,四聯錯綜卦聯12組。 第一講我們曾經講到,《周易》自古作為占筮典籍使用,卦爻辭記錄經典卦例供實際占筮對照參考。如此一來,如何方便快捷檢索所需卦例以及它的相綜卦、相錯卦成為一種實際需要,八八盤局的構思也許就是應此而生。八八盤局盡最大可能擺脫復合交錯的羈絆對繁雜無序的六十四卦進行劃分歸類,形成了整齊規范的錯綜全圖。為明白這一思緒,我們需要提及一下卦構基礎知識。 八八盤局是在“乾坤六子”基礎上,將卦構要素進一步抽象成2×4的表征形式,即:類應×老中長少,利用類應與錯綜之間的奧妙關系將六十四卦“先三十二而后十六再八”分組歸類形成八大卦群。 可以說八大卦群專為錯綜卦聯量身定制,它確保了錯綜卦聯完整而不被拆分,從而使得統一的“綜縱錯橫”策略得以實現。 八大卦群從卦構原理上講是對六十四卦按屬性劃分,從全盤布構方面則服從了錯綜關系的勾稽。 無論卦群劃分原理還是實際布構都表明八八盤局是邏輯盤局、卦序是邏輯卦序。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4-1 18:27 編輯 通行本周易卦序 第四講 八八盤局之圖魂 第一講透過八八盤局展示了周易卦序“綜縱錯橫”的嚴謹布局、八大卦群的精確類分、序數脈絡的勢順流暢;第二、三講從總體布局、細部形態到卦群劃分及其布構展示了八八盤局、周易卦序的邏輯性。這些都是八八盤局的直觀性狀,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直觀性狀背后的原理才是卦序研究的靶的所在。關于圖構原理我們分兩部分講,這一講主要介紹圖構思路和盤局靈魂,下一講介紹六十四卦入駐原理。下面我們講:構圖初衷、圖構思路和卦圖的根本格局、基本主張。 一、初衷。 如前所述,《周易》自古作為占筮典籍使用,卦爻辭記錄經典卦例供實際占筮對照參考。《周易》成書階段,如何方便快速檢索到所需卦例以及與它相綜、相錯的卦例是作者自然而然會考慮的問題。筮者由筮法得到六爻卦符,即便在按序編排的六十四個卦目內尋找到一個特定卦目也非輕松易事,除非有簡便方法預先得到卦目序號。這種簡便方法是存在的,比如:圖形檢索。一個二級檢索的思路就此確立,八八盤局也是應此而生,它是《周易》的一級索引,據符按圖索號;而卦目順序(人們通常所見所稱的“卦序”)是《周易》的二級索引,據號按序索卦。 “據符按圖索號”然后“據號按序索卦”的可行性反映了周易卦序“圖”與“序”并存的合理性。 二、思路。 本著方便快捷檢索的意圖,卦圖需具備如下效用: 1、六十四卦分門別類,能根據卦構要素方便鎖定目標卦項。 2、由目標卦項能快捷推定相錯或相綜卦項,反之亦然。 如此,卦構要素必然成為圖構要素,錯綜關系自然成為這幅卦圖大的格局。 這是圖構思路,具體要素與格局由六十四卦入駐方式體現,下一講我們具體介紹。 三、圖魂。 占筮活動是以《周易》古經作為人類通達天意的一種途徑,這幅卦圖初衷雖是用做索引而實際卻成了古經之序圖,顯然意義非同尋常,作者借圖達意在所難免。作者首先賦予卦圖以靈魂,一幅圖的靈魂就是這幅圖的根本格局和基本主張。作者植入圖魂:該圖由八經卦“乾坤六子”首先入駐,它們的圖位不僅決定同名的八個同序類合六爻卦的圖位,也決定全圖區域主次輕重,從而決定六十四卦的就位。 1、根本格局。 劃定居中四列作為全圖的核心區域,并以四至安置父、母、中男、中女,父母在上、子女在下;核心區域上半部居中安置長男、長女、少男、少女,長在上、少在下;“老中長少”統一男左女右。 2、基本主張。 根本格局反映基本主張。統觀八經卦的卦理指代、人文指代,不外乎正隅、陰陽、老中長少等等概念,作者類比當時社會的主流形態對這些元素作出安排,借卦圖(天意)倡導一種正統秩序。 用心品味根本格局,就可以領略到一組八字主張:舉正、尊老、敬長、陽平。 舉正,首先將八經卦按卦構特點類分為四個正卦、四個隅卦。所謂正卦,三個爻陰陽布構以中爻為對稱,中規中矩。所謂隅卦,三個爻陰陽布構不成對稱,偏隅一側。卦圖安四正卦“乾坤坎離”于核心區域四至位置,崇尚中正。 尊老,乾坤是為父母,代表老者,處全圖中上位,以示尊崇。 敬長,震巽艮兌長少一族,長在上、少處下,以示對長者須予敬重。 陽平,乾與坤、坎與離、震與巽、艮與兌,陽卦、陰卦,甚至陽爻、陰爻,一一對應,平起平坐,相互平衡。宏觀上男左女右、陰陽兩分,男女授受不親。 “舉正、尊老、敬長、陽平”八字主張體現了上古時期的一種生活秩序與社會提倡。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4-10 16:41 編輯 通行本周易卦序 第五講 卦明暗有合 上一講介紹了卦圖的根本格局,這一講開始介紹在根本格局指導下六十四卦入駐。卦項入駐好比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是對六十四卦進行卦構梳理,64而32、32而16、16而8、8而4、4而2,實施“由散至合”“合二為一”的明暗組合策略;二是對全圖區域按根本格局提示進行主輔鑒別,1而2、2而4、4而8、8而16、16而32、32而64,實施“一分為二”“由合至散”的主輔分解策略;然后“明卦入主位”對號入座。一、根本格局對六十四卦入駐的宏觀指導。 1、按照同名同位原則,六爻卦僅有的八個同序類合卦入駐“乾坤六子”之位,以它們所在列與否將全圖初次區分成“核心”和“旁側”兩個區域,并以其同序卦“核心”地位建立“區域兩分、主輔有別”概念; 2、“乾坤坎離”四正卦與“震巽艮兌”四隅卦以它們不同的卦構形態將核心區域進一步區分,建立“區域兩分、主輔有別”逐級漸進的概念; 3、“震巽艮兌”豎向相綜、橫向相錯的模式擴展到全圖成為“綜縱錯橫”統一的錯綜分布規則; 4、按“乾坤六子”“老中長少”兩兩組合形成一卦,相綜兩卦“位變長少變”,兩者按“舉正敬長”原則可辨明暗。規則是:見老尊老,中為替補,余鑒外卦。特別說明:按照圖魂,“陽平”,相錯兩卦之間不分明暗。 以上若干指導內容可以簡述為:卦明暗有合,域主輔兩分。 二、卦對、復式卦對、卦群、卦群配對、卦群配組的表達。 1、卦對,64而32。(相錯成對) 按“乾坤六子”對六爻卦做卦構解析,以“老中長少”“類應”采用“外卦、內卦、組合方式”三要素表示一個卦項,可以發現相錯卦項具有同樣的表達式,這里一個表達式代表一對相錯卦對,三十二個表達式就涵蓋了整個六十四卦集合。 2、復式卦對,32而16。(略去類應) 撇去卦構外卦、內卦組合方式,上述每一個表達式就代表了兩對相錯卦對,一則類合,一則應合。這時一十六個表達式就涵蓋了整個六十四卦集合。 同名的一類一應卦對稱為復式卦對。 3、卦群,16而8。(相綜匹配) 兩組互成相綜關系的復式卦對構成一個卦群。 對上述一十六個復式卦對表達式按相綜關系進行匹配,因為“老老”、“中中”、“長少”、“少長”不存在另式相綜,因此匹配結果如下: 事實上,這十個卦聯通式反映了全部六十四卦存在八組雙聯錯綜、十二組四聯錯綜的實際。 我們特別地按卦理將正卦組合的“老老”“中中”視為一個卦群、將隅卦組合的“長少”“少長”視為一個卦群,則六十四卦就有了八大卦群。 4、卦群配對,8而4。(涉老領銜) 八個卦群兩兩配對有所遵循,原理圖如下: (1)四個“涉老”卦群領銜,各找一個“無老”卦群組配,特別規定兩個“同序卦群”同組,其余按豎向“老中長少”齊全組配。“涉老”卦群在上,“無老”卦群在下,分兩組呈階梯狀排列。 (2)“0”和“5”其左右是卦群賦序的關鍵。“老老”卦群“四正”為“0”掛帥,“老長”卦群、“中長”卦群“以長舉正”為“5”互擁。 (3)命“老老”卦群為“9”、“長少”卦群為“1”、“老中卦群”為“2”、“長長”卦群為“3”,形成“9-0-1-2-3”一段序數鏈,命“中長”卦群為“4”、“老長”卦群為“6”、“中少”卦群為“7”、“老少”卦群為“8”,形成“4-5-6-7-8”一段序數鏈,兩段序數鏈相銜呈麻花狀閉合。 (4)應用洛書原理可確定“9-1”、“2-8”、“7-3”、“4-6”配對。 5、卦群配組,4而2。(同序領銜) 在卦群配對基礎上進行卦群配組,以序數兩兩相銜為原則自然有“9-1-2-8”配組和“4-6-7-3”配組。 三、明暗主輔確定。 1、相綜卦對內明暗卦的確定規則:按“老中長少”優先次序對相綜兩卦做外卦排序,前者為明卦、后者為暗卦。(見老尊老、中為替補、余鑒外卦) 2、卦群配對內主輔卦群的確定:同序優先、正卦優先、老中長少,9-1以9為主,2-8以2為主,4-6以6為主,7-3以3為主。八大卦群以“9、6、3、2”序數者為主似乎意味深長。 3、卦群配組內主輔配對的確定:同序領銜者為主,(9-1,2-8)以(9-1)為主,(4-6,7-3)以(7-3)為主。 4、兩個卦群配組主輔之分:四正卦領銜者為主,即(9-1,2-8)為主。 至此,我們得到了易六十四卦組織體系全圖: 因為篇幅原因,我們把圖域兩分的內容單獨辟為第六講來做介紹。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4-26 08:40 編輯 通行本周易卦序 第六講 域主輔兩分 這里我們接著上一講的話題介紹圖域兩分。圖域兩分與卦構梳理一樣,實際都是“加一倍法”,順逆而已。 一、大格局。 同名六爻卦入駐“乾坤六子”之位和“同序類合”、“四正四隅”概念,為全圖構劃出了基本架構、為后繼布局確定了“主輔相成”兩分方法。 1、全圖形成“一縱兩橫”的三軸架構,橫向相錯以全圖中軸單軸對稱,豎向相綜分上、下半圖以其中軸為對稱軸。 2、三軸架構條件下錯綜卦聯的特性決定了全局區域劃分必然呈現“兩縱兩橫”格局。 二、圖域主輔兩分。 1、全圖由同名六爻卦入駐“乾坤六子”之位形成核心區域和旁側區域,核心區域為主,旁側區域為輔。此為1而2(兩分)。 2、將核心區域兩分,外為主、內為輔;將旁側區域兩分,上為主、下為輔。此為2而4(四分)。 3、核心區域按區劃完全“主輔相間”規劃,旁側區域縱向“主輔相間”。四大區塊各有主、輔兩分,此為4而8(八分)。 按群級入駐 (1)卦群配組。主卦群配組入駐核心主域、旁側輔域;輔卦群配組入駐核心輔域和旁側主域。 (2)卦群配對。主配對入駐核心區域、輔配對入駐旁側區域。 (3)卦群。主卦群入駐主域、輔卦群入駐輔域。 上圖(卦群-八分)旁側區域主輔布置等價于“輔配對區域按對應主配對區域做兩分并列”。 4、卦群兩分,8而16。 一個卦群八個卦項,一半是類合卦,一半是應合卦,類合、應合兩分實際是對復式卦對兩分定位,也是對錯綜卦聯定位。核心區域由同序類合六爻卦推定;旁側上半圖內側同核心主域外端,旁側下半圖內側同核心輔域下半域,其余按同名類應交叉推定。 5、相綜兩分,16而32。 一個相綜卦對兩個卦項,一個明卦,一個暗卦,明卦、暗卦兩分定位實際就是對相錯卦對定位。分布遵循:四大區塊四種分布。(三、六列豎向對稱位明暗成對) 綜合前述“主輔、類應、明暗”配置,以卦構三要素“外卦、內卦、組合方式”標稱,可得“卦構分布圖”: 6、圖魂(乾坤六子)判定同側與否,32而64。 一個卦項以其規定特征要素,與圖魂“乾坤六子”中相同的三爻卦同處左半圖或右半圖為同側,否則為異側。 規定的特征要素確定規則:見老尊老,中為替補,余鑒外卦。 見老尊老:一個卦項無論內卦、外卦,只要存在“老”則以“老”作為判斷; 中為替補:一個卦項無論內卦、外卦都不是“老”,則看是否有“中”,有“中”則以“中”作為判斷; 余鑒外卦:一個卦項無論內卦、外卦都不是“老”、“中”,則以外卦作為判斷。 同側與異側的規劃方案,圖中紅色字標者為同側: 三、圖構-走向完善的最后一步。 之前所做的一切是圖構的一部分,雖然完成了卦圖所有卦構原理的邏輯布局,可是離正式八八盤局尚有一步之遙。 從“卦構分布圖”全局考量,核心區域“長長、少少”同名類、應分別處上、下半圖,而“老老、中中”同名類、應處同一半圖。為求統一,只能將“老老應”、“中中應”作上下對調,使得“老老、中中”同名類、應分別處上、下半圖。由此對輔配對主卦群的“老中應”、“中老應”作相應的聯動調整。因此,最終的圖構原理示意圖如下: 將卦構三要素轉換成卦符,對照上圖充分對號入座就是“八八盤局”: 至此,已經介紹了圖構的全部內容,之后幾講介紹序構原理。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5-1 10:33 編輯 通行本周易卦序 第七講 序卦骨構理論 從這一講開始我們介紹“序構”。“序構”這個詞相對“圖構”而來,通行本周易卦序實際包含二部分內涵,一幅卦圖、一套賦序方法。前述圖構過程所有環節與序數無關,應該講圖構是圖構邏輯,序構有序構邏輯,而此處圖構所得卦圖卻顯現出六十四卦序數順暢走向。這一事實充分說明,賦序的確是在圖構所得的卦圖上實施的。 卦序的實質是“序卦”。序卦包括兩層意思,其一是對一個完整的卦項集合賦予每個卦項一個確切的序號,其二是依據序號對集合中每個卦項“依次排列”。人們通常所見的“卦序”是按序號“依次排列”的六十四卦,“見其序而不見其圖”是卦序之謎千年不破的主要原因。 一、骨構理論簡述 關于序卦,易界學人前輩崔東壁、沈有鼎早有深刻認識和剖析。崔先生在他《易卦次圖說》一文中明確指出“純卦統八”“交卦統一十有六”,茫茫六十四卦如此洞悉其架構者崔先生是第一人。沈先生則是基于邏輯學角度提出了一套關于卦序整體架構的骨構理論,包括構造邏輯和建構原則。以下是根據沈先生《周易序卦骨構大意》整理的圖釋。 骨構理論簡而言之卦序整體是一種“主統散”結構。 易有六十四卦,有主卦,有散卦。同序一十六卦為主卦,其中類合同序八、應合同序八。其余四十八卦為散卦。 主卦為骨,“主統散”就是主卦統領散卦,骨構就是主卦統領散卦的合理架構。 將上述圖釋進一步簡化可得以下規劃示意: 上篇始之以乾坤,中之以乾坤之交泰否,而終之以坎離;下篇終之以坎離之交既濟未濟,而中之以震艮巽兌,始之以震艮巽兌之交咸恒損益。一順一逆,皆類合應合相間。上篇以類合卦始,應合卦次之,仍以類合卦終。下篇以應合卦始,類合卦次之,仍以應合卦終。——沈有鼎語 以上是骨構理論簡述,以下說明其原理。 二、周易卦序上下經配數模型 按骨構理論,卦序由同序卦作為骨架構建而成,全部同序卦共六組一十六項。六組同序卦有類合、應合之分,相當于陰陽六爻。由此,卦序整體可以模擬成一個六爻卦。而六爻卦由內卦、外卦相重而成,所以卦序相應分為上經和下經。 上下經配數實際就是主卦數量的分配。對同序卦按照四正四耦的順序實行錯綜成組,繼而順序列出同序類合、同序應合:乾坤、泰否、離坎、既濟未既、震艮巽兌、咸恒益損。對這個卦組序列攔腰對折,將前半段“乾坤、泰否、離坎”(6項)分配給上經、后半段“咸恒益損、震艮巽兌、既濟未既”(10項)分配給下經。其余48卦項上下經對分(各24項)。 如此確定了卦序上經30卦項、下經34卦項。 這樣一個配數方案,有沒有數象印證?答案是肯定的。 1、模型的源頭是易六十四卦先天方圖。 2、將先天方圖的行列順序由“12345678”分別調整為“85763241”和“82463571”,這是改良方圖。 3、對改良方圖做區域劃分,周邊一環劃歸上經(乾坤所在),中間兩環劃歸下經,核心四卦兩分,這是啟發模型。 4、按照類合應合相間的原則推定坎離歸上經、既濟未濟歸下經。保留同序卦項隱去其它,得到抽象模型。 抽象模型不僅表達了上經、下經(30/34)精確配數,而且完整而充分地界定了同序卦項(主卦)對上經、下經的分配。 三、周易卦序骨構大序 按照“類合統八、應合統一十六”的原則,可以確定同序卦對的確切位置,亦稱骨構大序。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5-3 20:47 編輯 通行本周易卦序 第八講 賦序-成序 上一講介紹的骨構理論包括了上下經配數和“主統散”架構、大序,實際就是“卦序”的整體規劃。序構需要在整體規劃基礎上進行序卦,這一講介紹序卦,重點是賦序。 序卦在前述圖構所得的卦圖上進行。 一、版塊規劃。 在對六十四卦賦予每個卦項一個確切序號之前,首先對卦圖按照上下經配數和主卦配置進行上經、下經區域劃定: 第一步,分上下經色標標示出同序主卦。 第二步,四對異序雙聯相錯卦對進行分配,上下經均分,盡量形成大板塊。 第三步,考慮到乾坤的走向,認定右雙列做上經板塊大本營,自然利用“大有同人、謙豫”補齊上經30卦. 上下經區域劃定的效果: 1、形成“叁天兩地”格局,上下經按獨立版塊計,上經三、下經二,暗喻上經為陽、下經為陰。 2、十二組四聯錯綜對上下經的分配成二、四、六格局,即:完全上經二組、完全下經四組,跨居上下經六組。 二、賦序。 (一)賦序的四項基本原則: 1、發揮卦圖“綜縱錯橫”既有的結構優勢,“兩兩相耦、有覆則覆、非覆則變”,使得六十四卦項成為三十二卦對。 2、以大序為節律,以主卦為階段性路標,造就勢順流暢的軌跡效果。 3、就近,少迂回。卦項組對按卦圖既定,卦對間銜接遵循5種續接方式: (1)“接”,同列行相鄰。 (2)“靠”,同行列相鄰。 (3)“尖”,行列相挨,十字尖頂。 (4)“間”,同行間隔一列或同列間隔一行。 (5)“投”,它投。 4、上下左右走向呼應,成就全圖脈絡靈動。 (二)按照大序節律實施賦序: (1)乾坤,后續大目標泰否,間插8卦項。 (2)就近接屯蒙,直行接需訟(避免交叉迂回)。 (3)泰前尚需四卦,尖接師比,再尖接小畜履,恰好可尖接泰否。后續大目標坎離,間插16卦項。 (4)脫開接同人大有,靠接謙豫,再尖接隨蠱(與師比小畜履泰否呼應)完成孤島往返。 (5)脫開接臨觀,直行接噬磕賁(與屯蒙需訟呼應,一往一返)。 (6)續剝復、尖接無妄大畜(與師比小畜履呼應)。 (7)脫開接頤大過、無懸念靠接坎離,上經結束。 (8)下經由咸恒開始,后續大目標損益,間插8卦項。 (9)清掃死角由遠及近,脫開接遯大壯,靠接晉明夷,就近跳接家人睽,再靠接賽解、自然損益,一氣呵成。后續大目標震艮,間插8卦項。 (10)脫開接夬姤,靠接萃升(與同人大有謙豫呼應)。 (11)尖接困井,靠接革鼎(與下部遯大壯晉明夷呼應)。 (12)跳接震艮,(與下部咸恒呼應)后續大目標巽兌,間插4卦項。 (13)靠接漸歸妹。 (14)尖接豐旅,順接巽兌,后續大目標既濟未濟,間插4卦項。 (15)尖接渙節,尖接中孚小過,跳接既濟未濟無懸念,終了。 三、依次排列 我們說過“序卦”包括兩層意思,其一是對一個完整的卦項集合賦予每個卦項一個確切的序號,其二是依據序號對集合中每個卦項“依次排列”。我們將上圖六十四卦按序號“依次排列”就是如下一個順序: 上篇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噬磕 賁 剝 復 大畜 無妄 頤 大過 坎 離 下篇 咸 恒 遯 大壯 晉 明夷 家人 睽 賽 解 損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兌 渙 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這就是周易古經六十四卦編輯順序,也是通常人們所言所見的通行本周易卦序。補充內容 (2018-5-8 08:24): 我們將上圖六十四卦按序號“依次排列”就是如下一個順序——“如下這個順序”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5-7 09:52 編輯 通行本周易卦序 第九講 一句話總結 前面八講,重點是圖構。八八盤局前所未有,序卻存在了數千年。如果說對卦序有所認識,也就是個思路,一言以蔽之: 通行本周易卦序是在一幅格式化的卦圖之上進行的賦序。 講座至此,完畢。 補充內容 (2018-5-16 17:20): 前面八講,重點是圖構。八八盤局前所未有,序卻存在了數千年。如果說對卦序有所認識,本講座也就講了個思路,卦序問題大致分這樣三個部分:卦構(基礎)、圖構(前提)、序構(骨構原理)。三部分缺一都不成其為序,一言以蔽之: 通行本周易卦序是在一幅格式化了的卦圖之上進行的賦序。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6-6 15:37 編輯 勘誤: 1、兩兩相耦、非復即變 1、——兩兩相耦、非覆即變 (通篇) 2、 ... 都是幾何相挨或者制度相挨,均視為連續 2、—— ... 都是幾何相挨或者規制相挨,均視為連續 (第二講) 3、我們將上圖六十四卦按序號“依次排列”就是如下一個順序 3、——我們將上圖六十四卦按序號“依次排列”就是如下這個順序 (第八講) 4、... 也就是個思路,一言以蔽之 ... 4、—— ... 本講座也就講了個思路,卦序問題大致有這么三個部分:卦構(基礎)、圖構(前提)、序構(成序)。三部分缺一都不成其為序,一言以蔽之 ... (第九講) 5、通行本周易卦序是在一幅格式化的卦圖之上進行的賦序 5、——通行本周易卦序是在一幅格式化了的卦圖之上進行的賦序 (第九講)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11-25 17:36 編輯 再論周易卦序盤局的數象原理 J.M.九宮格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11-28 09:33 編輯 易經幻方新版: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12-15 08:25 編輯 |
先天方圖來自傳統小橫圖(坤艮坎巽震離兌乾)的自我縱橫,爻位方圖來自相綜小橫圖(坤震坎兌艮離巽乾)的自我縱橫,易平方圖則是傳統小橫圖(坤艮坎巽震離兌乾)與相綜小橫圖(坤震坎兌艮離巽乾)的互為縱橫。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1-7 17:56 編輯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2-15 09:00 編輯 易六十四卦體系、數理與周易卦序 (修訂再版) J.M.九宮格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4-4 21:30 編輯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6-27 18:03 編輯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7-8 14:19 編輯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7-10 08:06 編輯 閱讀指南: 該文的核心內容是基圖-幻方-卦序全圖,它們之間的關系。 讀者自然會問,那么卦序基圖又是怎么來的呢?因此就有了附則,交代它的出處。 順九步也好,逆一步也罷,不需要讀者明白推導,但可以驗證。 末尾的附表給出了驗證方法,即卦變順序。任何一卦、任何一變都遵循這個附表。 所謂卦變就是前后一變卦項易變的情況。 驗證了十步易變的準確,等于認可了筆者的推導,結論也就腳踏實地啦。 如果你能做多步易變的驗證,說明你已經明白十步易變的道理,恭喜你! 本文繁復、但不復雜,道理簡單、說清楚不容易,聽者、讀者更不容易。 非同好者謝絕深究!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9-6 22:15 編輯 易告訴人們,完整整體的兩個變局之間都是有聯系的,這種聯系至少有三個特點: 1、整體變局終始兩端一旦確認,整體的單元要素必然存在若干個循環組別。 2、整體變化依賴于循環組別的變化,各循環組別的變化同步進行,按單元要素的更替體現變化。 3、各個循環組別有自己的循環周期,整體變化的循環周期由各循環組別的循環周期決定,是各組別循環周期的最小公倍數。 因此古人認為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總是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是完全可以預見的。這一點時至今日也是對的。 通行本卦序只是他們所表達變局的一種特定狀態。 易也講因果關系,只不過易講的因果不特指人們的行為,主要是指空間易變與整體狀態。 "物"是空間的,"事"是時空疊加的,空間易變交疊上時間才是“事件”。 事出有因,小事構成大事,這是宇宙世界的普遍規律。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9-26 20:55 編輯 “易”向人們揭示了什么? ——習易筆記五則 J.M.九宮格 ★★★易告訴人們,完整整體的兩個變局之間都是有聯系的,這種聯系至少有三個特點: 1、整體變局終始兩端一旦確認,整體的單元要素必然存在若干個循環組別。 2、整體變化依賴于循環組別的變化,各循環組別的變化同步進行,按單元要素的更替體現變化。 3、各個循環組別有自己的循環周期,整體變化的循環周期由各循環組別的循環周期決定,是各組別循環周期的最小公倍數。 因此古人認為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總是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是完全可以預見的。這一點時至今日也是對的。 通行本卦序只是他們所表達變局的一種特定狀態。 ★★★易也講因果關系,只不過易講的因果不特指人們的行為,主要是指空間易變與整體狀態。 "物"是空間的,"事"是時空疊加的,空間易變交疊上時間才是“事件”。 事出有因,小事構成大事,這是宇宙世界的普遍規律。 ★★★準確的預見取決于“事件”三要素的準確界定,邊界、單元要素、時間分段。 ★★★任何整體易變都有兩條路徑,相鄰捷徑與一周曲徑,一陰一陽殊途同歸。 ★★★“無始無終,終始相鄰”是易變的主流方式,簡稱“周易”。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10-3 07:58 編輯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10-6 20:53 編輯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12-4 11:54 編輯 任何兩個全六十四卦方圖“前圖”、“后圖”確定的情況下,它們之間采取“循序以挪”方法實現過渡轉換的話其手法(依次順序)具有唯一性,不同的“前圖”、“后圖”其結果無非是循環(推磨)組數量和動靜比例不同而已。而本帖的情形是:“乾獨尊之余悉數循序以挪”,《錯錯綜綜》以本法過渡到《通行本序》其動靜比-乾:63、其順序是《順序指示圖》給出的獨個循環組依次順序。本例獨到之處在于循環(推磨)組數量和動靜比例兩個方面都達到了極限,我的理解這也是周易編纂者為滿足逐卦編纂的需要以邏輯轉換手法把一個錯綜正勾稽的方圖卦序轉換成為具有明顯卦理特征的順序卦序的高明之處。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12-11 17:56 編輯 樓上帖子重編改版: 編后語:任何兩個全六十四卦方圖在圖型確定的情況下,它們之間采取“循序以挪”方法實現相互轉換的話其手法(依次順序)具有唯一性,不同的圖型組合其結果無非是動靜比例和循環(推磨)組數量不同而已。而本帖本例的情形是:“乾獨尊之余悉數循序以挪”,《錯錯綜綜》以本法過渡到《通行本序》其動靜比-乾:63、其順序是《順序指示圖》給出的獨個循環組依次順序,其獨到之處在于動靜比例和循環(推磨)組數量兩個方面都達到了極限。我的理解是周易編纂者用這一特定的邏輯手法把一套錯綜正勾稽的方圖卦序轉換成一例“兩兩相耦、非覆即變”為卦理特征的順序卦序,這正是編者“變平面為線性”以滿足逐卦編纂的高明之處。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9-12-18 12:0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