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
《易經 說卦》:“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其八卦方位昭然若揭也。 |
2# 古越中興 此段話或為漢代向 歆父子所添加,非易經所原有。 先天八卦圖出于今本《周易 說卦》第五章后半部分,此段文字與前半部分語氣不同,與整體體例不合,當為另外某人所加。《說卦》共十一章,其余十章及第五章前半部分皆直述胸意,表達作者對八卦的理解,是對已知八卦的解說,第五章后半部分是對前半部分專門所做的解說,可稱為二次解說。這與其他章節大不相同。 《說卦》第五章后半部分八卦與方位的關系是對《說卦》第五章原文(即今本第五章前半部分)的誤解,是作者基于八卦出于四象(五行學木火金水)八卦的水火與五行學水火是一回事的前提所推測出的。 文中以離火為南方,坎水為北方,震為東方,自然對應五行之木,兌為正秋,對應五行之金。 《漢書 藝文志》記載,劉向受成帝命校訂經傳諸子詩賦,向卒,哀帝復使向子歆卒父業,后編為《七略》。《漢書 郊祀志》言“劉向父子以為帝出乎震,故伏羲氏始受木德”,這說明劉向父子最早把震與東方聯系在一起,《說卦》第五章后半部當為向歆父子添加,以為其漢尚火德說的依據。 |
三國管絡早已提出對后世所謂后天八卦圖的質疑。《三國志 魏書 管輅傳 》裴松子注引管輅別傳云“輅不解古之圣人何以處乾位于西北,坤位于西南。夫乾坤者天地之象,然天地至大,為神明君父,覆載萬物,生長無首,何以安處二位與六卦同列”。 真更昭然若揭的是《周易 說卦》第十章“乾,天也,故稱乎夫;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在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男女象征陰陽,《周易 系辭傳下》第四章亦言“陽卦多陰,陰卦多陽”,故震坎艮為陽卦,巽離兌為陰卦。長中少代表出生先后,也就表明了各卦先后順序。又陽極陰生陰極養生,故乾在艮巽之間,坤處兌震之中。 |
歡迎軍康.牛刀小試,就很有分量. |
提一個商榷的問題: 懷疑后天八卦是錯的,古今都是大有人在.三國的管輅,是史上記載的首位挑戰者.但能證明后天八卦確實是錯的,至今尚未發現其人.也有些人做過一些證明,但并沒有被易學界認定(當然了,中國從來也沒有一個這樣的權威的認定機構).軍康先生要證偽,首先應找到一個后天八卦圖之前的正確的圖來. |
先生給出的左圖,實際上是依帛書易卦序之一畫出的圓圖. 這個圖如按先生所說是唯一正確的八卦方位圖的話,請詳細證明之. |
另, 先生既然承認八卦卦序可排40320種,那么,后天八卦圖必定是40320分之一.這個圖,這個序已經存在著天然合理性.非為錯圖錯序,您認為的錯,錯在哪里呢?讀先生文,主要是在用這個圖來說明方位上出錯了.如果是在卦配方位上出了錯,說卦的作者就不知道嗎?還是作者有意而為,我們不知道其真義呢? |
《管子 輕重戊》曰“伏羲作,造六法以迎陰陽”。是言伏羲分陰陽為六。《內經 素問》多言“天數六”,又分陰陽為少陽,太陽,陽明,少陰,太陰,陰厥六氣;《尚書 堯典》言“類于上帝,堙于六宗”。 |
軍康重新編輯的樓主帖,更加精彩了,只是有些圖未加說明.學者用之不便. |
8# 郭志成 軍康以為,《說卦》第五章前半部分的作者未必犯錯,可能是《說卦》后半段作者誤會原作者之意。 《說卦》是其作者對八卦的解說,作者可按卦序逐次解說,也可按陰陽關系成對解說,也可依其他順序。如同主持人介紹圍坐一桌之嘉賓,未必依其座次。 《說卦》第五章前半部與軍康所推導之卦圖之間也有規律可尋。其作者可能依類似于體育界等所使用的蛇形排列法所講解:出乎震,齊乎巽,先陽卦后陰卦,且震巽分別為陽卦陰卦之首,故先言及,余六卦。震巽連線分其余六卦為陰陽兩部,前面已先言陽卦(震)后言陰卦(巽),于是接著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于兌三句解說陰卦;依對稱關系,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解說陽卦。 《說卦》第五章后半部分作者把坎離與五行(四象)之水火看做一體,且八卦等列,按《說卦》第五章前半部順序排列,震剛好處于東方。“帝出乎震”于是與《呂氏春秋》等記載的伏羲為青帝,以木德王的傳說聯系起來。這大概是其作《說卦》第五章下半部的緣由吧! |
說卦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五章確可分為兩個部分.//前是原文,//后是注文.軍康認為原文不錯,錯在注文.可以理解. 但注是否是劉向父子所為?還需考證.五行配五德,先泰已有之.漢帝為火德,在漢初就已經確立了,不必由成帝時的劉向父子提供證據. |
13# 郭志成 五行五德說發端于鄒衍,鄒衍以夏商周三代所崇之德提五行相克學說,以金克木,火克金,余類推。秦以鄒衍說崇水德尚黑。《史記 歷書》等篇記載,漢興,高祖自以為獲水德之瑞;文帝時魯人公孫臣言漢得土德,被丞相張蒼所否定;至武帝朝,依齊人公孫卿等人之言改崇土德,衣尚黃。 鄒衍沒有注意到其學說與伏羲炎帝時代的矛盾——按伏羲以木德王,炎帝當為金德,這與炎帝尚火沖突。 漢崇火德說源于五行相生說。五行相生帝系譜始出于向歆父子見《漢書 郊祀志第五下》贊曰:漢興之初......劉向父子以為帝出于《震》,故伏羲氏始受木德,其后以母傳子,終而復始,自神農黃帝下歷唐虞三代而漢得火焉,... 故軍康以為《說卦》五章后半段當為向歆父子所加。 |
本帖最后由 楊軍康 于 2012-2-3 22:55 編輯 16# 乾坤客 先生之大作一時未能找到,不知中天之卦為何? 八卦方位圖分先天后天之說傳自邵雍,言伏羲創八卦為先天卦卦圖,文王作新卦圖稱為后天圖圖。此說并不成立。其一,文王若另作八卦圖,則當為重大事件,史書必有所載,事實是古籍未有一字言文王重訂卦序。其二,邵雍自言先天圖來源于說卦第三章,但其圖與說卦第三章相矛盾:若依今本第三章,以乾坤分處南北以定位,則卦序當為乾艮震坎坤兌風火逆時針排列。先天圖的真正數理近世學者多有以二進制解說。軍康以為,此說可能性是有,但邵雍或陳摶大可不必繞此大彎子,只要用九六代替陽爻陰爻,把卦符換成數字,依十進制進行大小比較,即可得先天八卦圖和先天六十四卦圖。 先民以太陽視運動定方位是確定無疑的。但方位的確定首先是正南正北的確定,而后借助幾何確定正東與正西。沒日太陽出入皆不固定,但每日影子最短時太陽始終在統一方向,南北每日可測不待二至日。天門與地戶與南北線不成45度。圭表形制反映了南北的測定。 若后天卦圖依方位而立,西方多山,東為大海,則艮當居于西而東,兌應在東而非西。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說不可取,若以此,八卦當為四子四女關系,何以為父母六子并稱? |
四象生八卦,是成卦法,父母*子女說是卦附象.兩者不同. |
18# 郭志成 四象生八卦出于《周易 系辭傳上》十一章,原文“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在帛書《周易 系辭》中為“是故易有大恒,是生兩儀(儀為木旁)兩儀(木旁)生四馬,四馬生八卦”。二者大不相同。 所謂四象生八卦的成卦法是否是系辭作者原意是一個問題,四象生八卦是否為八卦成卦法還是一問題。 若依帛書太極作大恒(鄧球柏先生釋為恒卦,見《白話帛書周易》199頁。軍康認同此意),那么系辭作者原意是對易經六十四卦結構的解說,非指八卦由所謂少陽,老陽少陰老陰之類四象所生,正如鄧球柏先生所言“兩儀即兩篇... ,兩儀生四象意即上下兩篇又各分為四宮卦。四象生八卦意思是說每一宮又分為八個卦...”。因此四象生八卦成卦法極可能非系辭作者本意。 四象生八卦成卦法本身與歷法相沖突。從四等分與八等分到不了十二等分!除非八卦與歷法無關。 《 說卦》十章 作者設象當考慮卦的方位,應有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