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山谷琴趣外編》9 \# Q6 `6 j7 _ f y' L+ O 北宋黃庭堅著。黃庭堅介紹見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二)詩文別集《山谷集》。 黃庭堅今存詞約180多首。歷來詞家對黃庭堅詞的評價懸殊很大:陳師道將黃庭堅與秦觀并稱,并超過唐五代詞人,謂:“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爾,唐諸人不逮也”(《后山詩話》);馮煦則批評說:“后山以秦七、黃九并稱,其實黃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為得之。蓋其得也,則柳詞明媚,黃詞疏宕,而褻深之作,所失亦均”(《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評論懸殊為何如此之大,原因在于山谷詞中存在兩種風調廻異作品,良莠皆有、品類不一。這些評論各執一端,故有懸殊之論。但在北宋詞壇乃至詞史上,黃庭堅永沒有秦觀影響巨大和受人推重,這也是事實。' s7 a0 \, F- t; }8 _3 b9 E* I3 t 黃庭堅詞作可分為截然不同的兩類。一類被稱為艷詞、俚詞。多為狎妓、艷遇、相思、離恨等男女風情之作,這是黃九詞的主要內容。這類詞藝術上的共同特點是運思淺露、語言直率、俚俗,擅長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風調上近似柳永,但缺少柳詞的細致白描和委婉鋪陳,諸如“怨你又戀你,恨你、惜你,畢竟教人怎生是”(《歸田樂引》),“你共人邊著子,怎知我門里挑心”(《兩同心》)等,諧謔尖新與當時蘊藉儒雅的文人詞風大相徑庭,因此被后人稱之為“山谷惡道”或“蒜酪體”(劉體仁《七頌堂詞繹》)當時有位大和尚法秀,就曾當面勸誡他少作此類“蕩天下淫心”的艷語,以免日后會墮“犁舌之獄”(《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但是,即使是這類俚詞艷詞中,也有一些清新蘊藉的作品,如有名的《清平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詞詠惜春之懷,寄托詞人理想與追求。造語清雅,風格柔婉。手法上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征,由實到虛,再由虛入實,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5 x* w3 ?* W/ B; h& E4 M* _; [1 _ 另一類是言志抒懷。這類詞作數量不多,內容卻較廣泛,或贈別,或寫景,或嘆世,或言志,或詠茶,或賀壽,明顯受蘇軾革新詞風的影響,亦頗類自己的詩風,放逸中帶瘦硬峭拔之氣,極有成就和特色,。尤其是抒發豪情逸致、遷謫襟懷的曠詞和詠唱功名勛業的壯詞,即使置之宋詞一流作品亦無愧色。《念奴嬌·斷虹霽雨》:“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恒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此詞作于貶斥西南之時,全詞意境澄澈明凈,想象瑰奇清逸。尤其是結尾數句,擲地有聲,展示出詞人不以升沉縈懷,不以坎坷為意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襟懷。胡仔稱贊說“可繼東坡赤壁之歌云。”(《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再如《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詞中作者自標為靈芝仙草,鄙棄紅塵中的朱唇丹臉,通篇為追求理想世界、保持一已圣潔而大發浩歌;風格飄逸,境界博大,氣勢奔放。抒情明快,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堪為姊妹篇。這在當時不少人批評蘇軾詞“非本色”之際,有意繼承蘇軾的風格,為蘇詞的進一步擴大影響,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也對兩宋的“豪放”詞,起到一定的啟迪作用。2 ~: c9 Y$ m! p# K7 x! D( y$ U' Z 黃庭堅的詞作,《宋史·藝文志》著錄“樂府二卷”,《直齋書錄解題》著錄長沙《百家詞》本《山谷詞》一卷。傳世宋本有閩刻本《山谷琴趣外篇》三卷,共九十首,今收入陶湘《續景刊宋元明本詞》、張元濟《續古逸叢書》、《四部叢刊》續編。《強村叢書》本《山谷琴趣外篇》,又據明嘉靖刻寧州祠堂本《豫章黃先生詞》(一卷)校補,補入八十九首。 今人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傅璇琮輯有《黃庭堅和江西詩派卷》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78年版,內有詞評。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有《黃庭堅集》內有詞集。0 d" c6 g" Z; R4 h 12、《淮海居士長短句》$ K& M6 @* v5 n7 T5 M2 N. j9 p/ G 北宋秦觀著。秦觀介紹見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二)詩文別集《淮海集》。" m' j8 J- s; Z 秦觀詩文辭賦俱有作品傳世,但成就最高、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他的詞。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甚至認為“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吳曾《能改齋漫錄》)。秦觀詞題材較為廣泛,但就總體而言,仍以傳統的相思戀情為主,約占全部詞作半數以上。其特色是真摯纏綿,絕少鄙俗之詞。王國維評秦觀與周邦彥說:“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人間詞話》)如有名的《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詞人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尤其是結尾兩句,一反別離時黯然神傷的傳統寫法,陡作拗轉之筆,別處新意。它既是離別時的深情相慰,更是堅貞不移的愛情盟誓。全詞毫無消沉哀傷之意,卻閃耀積極樂觀色彩,在歷代詠歌愛情的詩詞中,實屬罕見。 淮海詞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感慨身世。尤其是屢遭貶謫后的詞作,總是在敘事抒情之中帶著濃重的感傷色調。如寫于貶謫之中的《踏莎行·霧失樓臺》,抒寫誤入仕途、卷進政治風波的無窮悔恨。王國維評曰:“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尤其是最后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音調凄婉,意蘊深長。蘇軾特別喜愛這兩句,“自書于扇,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另外,像《滿庭芳·山抹微云》,將悲苦的戀情與悲苦的世情交織在一起,帶上詞人獨有的個性。秦觀也由此被稱為“山抹微云博士”。" ?' X/ P4 Y( V' q8 g3 W, X2 w/ S0 j. K3 n 秦觀詞主要以情韻感人。李清照說秦觀詞“專主情致”(《詞論》)陳廷焯也說“少游詞寄慨身世,閑情有情思”,“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于內,不可以傳”(《白雨齋詞話》)。詞中長調,易于平直淺露,但秦觀的長調,卻也能情韻搖蕩,余音不絕,如《滿庭芳·山抹微云》敘寫元祐年間與蘇軾、晁無咎等師友相聚,懷古傷今,抒發“東風暗風暗換年華”、“重來是事堪嗟”人世滄桑的傷感,極為真摯感人。類似的還有》八六子·倚危亭》、《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等。 秦觀詞中選取的物象,沒有柳永詞寬泛,也沒有蘇軾詞高遠,但亦有自己的特色,即刻意追求意象的精致優美,如自然界的飛燕、寒鴉、垂楊、芳草、斜陽、殘月、遠村、流水、煙渚等,涉及人事者如驛亭、孤館、危亭、畫屏、繡簾等。講究色彩的艷麗鮮明,并注重色澤之間的對比。在秦觀筆下,美的意象和鮮明的色澤經過精妙的組合搭配,立即展現出一幅幅令人心動神移的畫面,如“巷入垂楊,畫橋南北翠煙中”(《望海潮》);“金鉤細,絲綸漫卷,牽動一潭星”(《滿庭芳》);“香墨彎彎畫,胭脂淡淡勻。揉蘭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南歌子》)等取像的幽美,選色的鮮明,以及組合的精妙,都顯示出詞人構思的獨特。 在表達方式上,秦觀詞絕少直露,多用柔婉之筆,正如周濟所云:“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宋四家詞選》)。如《滿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沾衰草”,《浣溪沙》中的“漠漠輕寒”、“淡煙流水”,輕似夢的飛花,細如愁的絲雨等。詞人筆下的事物情態,都是那樣輕靈柔和,如“微雨”、“纖云”、“輕舟”、“疏柳”、“嫩黃”;行走是“細履”,彈箏是“低按”,氣候是“輕寒”,連約會也是“嫩約”。總是呈現一種幽雅清寂的境界,依稀飄渺的氛圍,凄迷悵惘的情致,令人神思恍惚,低回吟嘆! 秦觀詞作,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七著錄《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長短句》3卷;卷二十一著錄《淮海詞》1卷。《淮海集》有《四部叢刊》影明本、《四部備要》本。南宋長沙所刻《百家詞》本《淮海詞》已不可見,今存者有《淮海詞》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詞》刊本。又《淮海居士長短句》3卷,有《四部叢刊》影明本、朱祖謀《□村叢書》本、北平圖書館影印宋本、葉恭綽影宋校本、龍榆生點校《蘇門四學士詞》本。* ?" i; w% @+ a$ r5 [. k 今有:楊海明《淮海詞箋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長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劉尊明《秦觀集》,商務印書館、牛津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B1 T \% n* R0 {7 G 13、《東山詞》# Z2 G9 B8 v- x8 Q/ H2 p' j 北宋賀鑄著。賀鑄(1052~1125),字方回,唐知名詩人賀知章后裔,賀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于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宋太祖賀皇后族孫。陸游說他“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氣”(《老學庵筆記》),人稱賀鬼頭。仕宦生涯也從武弁開始。神宗熙寧初以門蔭入仕,時十七、八歲,此后二十多年一直在低級侍衛武官臺階上磨勘遷升,任過右班殿直、監軍器庫門、監臨城酒稅、攝臨城令、監磁州都作院、和州管界巡檢、西頭供奉等職。其實賀鑄是文武全才。時人曾將他比作后漢鄧禹、東晉謝安那樣的將相之具。當時名臣李清臣稱他“老于文學,泛觀古今,辭章議論,逥初流輩”。哲宗元祐六年(1091),因李清臣、蘇軾等推薦,改入文階,為承事郎。但由于他秉性剛直、不阿權貴,曾直斥當時朝政是“鼠目獐頭登要地,雞鳴狗盜策奇功”(《題任氏傳德集》)。因此轉為文職,官運并未亨通。在此后十八年間,詞人一直在宣議郎、宣德郎、奉議郎、承議郎間升轉,出任過監寶泉監、通判泗州、太平州等卑微官職。由于負奇才而無所遇,此間詞人一直處于入世和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徽宗大觀三年(1109),詞人出仕已四十年,歷仕三朝仍一蹶不振,此時又值蔡京等四兇當朝,北宋政權處于歷史上最黑暗時期,這才下定決心辭官歸隱。晚年一直隱居蘇州、常州,潛心于讀書校勘。宣和七年二月卒于僧舍,享年七十四歲。《宋史·文苑傳》有傳。 賀鑄詩詞成就高于文,而詞又高于詩。今存詞280余首,就數量而言,在北宋僅次于蘇軾。其詞取材廣泛,內容豐富多樣舉凡抒懷書憤、覽古詠史、言情體物、繪景記游,無所不施,各臻其妙。賀鑄性格本近于俠,以雄爽剛烈見稱于士大夫之林。詞作中最突出的也是越出戀情閨思的范圍,而著力抒寫個人的身世經歷和某些社會現實,凸顯其英風壯志和愛國情感的辭章。這類作品不多,但最能代表賀鑄的創作成就。其中的《六州歌頭》堪稱壓卷之作:“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梁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鹖弁如云眾,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唐宋以來文人詞極少反映國家民族大事。北宋邊患如此嚴重,但詞中含有愛國抗戰內容的,總共不過十余首,僅占現存北宋詞的千分之二、三。像賀鑄這樣以戎馬報國為主題并以第一人稱唱出,只有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可相伯仲。蘇詞作于主戰派執政的熙寧時期,故豪而壯;賀詞作于妥協派當國的元祐時期,更顯抑塞郁憤悲涼慷慨,堪稱蘇軾豪放詞和南宋愛國詞之間的津梁!類似之作還有《行路難·縛虎手》、《將進酒·城下路》、《訴衷情·不堪回首》、《念良游·山繚平湖》等。; Y& r; {6 w2 i+ |4 [ 賀鑄的情詞也極為人稱道。特別是懷念妻子的悼亡詞,這在幾乎是清一色的抒寫文人與歌妓之間相思想念的宋代情詞中可謂別樹一幟。如《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與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堪稱悼亡詞中雙壁。賀鑄思念一些歌妓的情詞也寫得哀感頑艷、蕩氣回腸,并不在秦觀、晏幾道之下,如這首《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此是詞人晚年退居蘇州,因見路過的女郎而產生的思慕之情。通篇都是猜測懸想,與“月橋花院”、冉冉飛云和日暮蘅皋等景色想相糅合,再加上洛神凌波的歷史追憶,更顯得飄渺和惆悵。特別是最后三句,連用三重景物組成復合之比。更顯思緒茫茫,閑愁無止無盡。王灼稱贊“語精意新,用心良苦”(《碧雞漫志》卷二),羅大經稱贊是“興中有比,意味更長”(《鶴林玉露》卷七),以致被稱為“賀梅子”(《竹坡詩話》)。+ e; \9 s# S$ m- K, q 賀鑄還有些詠物詞,如《芳心苦·楊柳回塘》;登臨懷古詞,如《臺城游·南國本瀟灑》等也很有成就。 賀詞剛柔兼濟,風格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贊為“盛麗如游金、張之堂,而妖冶如攬嬙、施之袂;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東山詞序》)。其中以深婉麗密之作為最多,其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代表作有《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之一)、《搗練子·杵聲齊》、、《搗練子·望書歸》等。其中以《青玉案·橫塘路》、《鷓鴣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為最著名。《鷓鴣天·半死桐》悼念詞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訴,“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這一句更是飽含深情,哀婉凄絕。《芳心苦·楊柳回塘》寫”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的荷花,視角新奇卻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手法高妙。其愛國憂時之作,如《六州歌頭·少年俠氣》、《行路難·縛虎手》、《將進酒·城下路》、《訴衷情·不堪回首》等,曲調凄厲,聲請激越,悲壯激昂,又近蘇軾。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其影響。 賀鑄長于錘煉語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他自己曾說:“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溫庭筠,常奔命不暇。”(葉夢得《建康集》卷八《賀鑄傳》)。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詩句入詞,其技巧,堪比周邦彥。因此詞句典雅而精致用韻特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但有時辭采過于華麗,有濃得化不開之弊;有些詞作俳句過多,顯得雕琢、凝滯,有些典故翻來覆去用得太濫。 據葉夢得《建康集》卷八稱,賀鑄曾自編為《東山樂府》,但未言卷數。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稱“小詞二卷,名《東山寓聲樂府》”。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則著錄《東山寓聲樂府》3卷。今僅存的版本有三種:一是殘宋刊本《東山詞》,僅存上卷109首;一是清代鮑廷博知不足齋抄本《賀方回詞》,2卷144首;朱孝臧《疆村叢書》本《東山詞》其中收入殘宋本《東山詞》1卷、《賀方回詞》2卷、《東山詞補》1卷。* d! W+ P9 `. [; F 今有:唐圭璋《全宋詞》,其中輯佚較為完備;鐘振振校注《東山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該書前三卷以《疆村叢書》本為底本,第四卷“補遺”用《全宋詞》本,并以多種版本參校,后附“版本考”、“年譜簡編”、序跋、評論等資料,便于研讀。 14、《晁氏琴趣外編》0 V; D* u# L d( ?- e6 F! d 北宋晁無補之詞集。晁補之(1053~1110),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十二歲時曾撰《七述》,備述錢塘山川風物之秀麗。蘇軾讀后大為贊嘆,“稱其文博辯雋偉,絕人遠甚,必顯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傳)這是二人訂交之始,此后直貫終生,元豐二年(1079年)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別院皆第一。同年授澶州司戶參軍。元祐初,任太學正,著作佐郎,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紹圣元年(1094年),知齊州(今山東歷城),因修《神宗實錄》失實,降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九月三日改貶亳州(今安徽亳縣)通判,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又貶監處州(今浙江麗水),赴處州途中,丁母憂。元符二年(1099年)為信州(今江西上饒)酒稅。徽宗崇寧年間,黨論復起。元祐諸賢與司馬光、蘇軾等,被控為“奸黨”,晁補之亦在其中。被管勾江州太平觀,退返金鄉家園閑處,是年已過五十,從此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廢黜生涯。由于他一生仁途坎坷,屢遭貶謫,多處漂泊,對宦海生活感受尤深,所以他歸隱鄉里后,“葺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忘情仕進,慕陶潛為人。”這一階段也是他創作的豐收期,詩、詞、文各體俱備,多方面表現出他的生活狀況和復雜矛盾的心緒,取得較大成績。到大觀四年(1182),政局漸有緩和,補之詣吏部侯調,得起達州(今四川達縣),未行。改泗州(今江蘇盱眙東北),到官不久卒,葬于任城呂村,終年五十八歲。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贈直龍圖閣。 晁補之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黃庭堅、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與張耒并稱“晁張”。但最能代表其文學成就的是詞作。今存詞170多首。詞風追步蘇軾,開拓詞境,以詞言志抒懷,于艷語外也作壯語、曠語,無論筆力、氣象都與蘇軾接近。王灼《碧雞漫志》指出:“晁無咎、黃魯直皆學東坡,韻致得其十七”,《四庫總目提要》也認為“其詞神姿高秀,與蘇軾實可肩隨”。但有的地方過于質直,不及蘇軾之曠放,但有一種傲兀跌宕之氣,往往由磊落感喟趨于沉咽。故馮煦謂其“無子瞻之高華,而沉咽過之”(《六十一家詞選》)。其代表作《摸魚兒·東皋寓居》:“買陂塘,旋載楊柳,依稀淮岸湘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嘴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識破。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幕。”全詞以跌宕的氣勢,慷慨的格調,熔化多種掌故的典重語言,抒發了似曠放、實在=激憤的復雜情懷。確是硬語盤空、潛氣內轉之作。劉熙載說:“無咎詞堂廡頗大,人知辛稼軒《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為后來名家所競效,其實辛詞所本,即無咎《摸魚兒·東皋寓居》之波瀾也。”(《藝概·詞曲概》)。類似之作還有《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詞中以“斷魂素月”、猿鳥哀啼,烘托他的凄苦心境。以“燭暗不成眠,聽津鼓”,表現出他淪落天涯、長夜不眠的悲苦,顯得沉郁而悲涼。《一叢花·十二叔節推以無咎生日,于此聲中為辭,依韻和答》二首,簡直同《摸魚兒·東皋寓居》如出一轍,只不過有些句子情緒更加激切,吐屬更為率直發露,猶似骨鯁塞喉,盡出方快。這與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風格實在是背道而馳的。6 Y- R5 }, c2 _5 S2 z3 F { 以上是就晁補之詞作的主導傾向而言,實際上,晁補之全部詞章中,傷春惜別、相思憶舊之傳統題材的作品仍占約半數之多,并頗具清新蘊藉韻味與柔麗綿邈情調,合乎詞的當行本色。如他的《引駕行·梅精瓊綻》全詞用鋪敘手法,章法縝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躍搖曳,率拙間饒見渾厚氣,表現出作為駕馭長調的能力,得益于柳永處實多。又如《鷓鴣天》,上闋先以“欲上面湖”虛似,暗示蟄居貶地的苦悶,隨之點明“還思”齊州風物景光的本旨,見出眷念摯情。下厥慨喟年華漸老去,猶自連蹇仕途,以后縱或有幸重游舊境,只怕也沒有當時豪興了。詞中即景言情,于輕歌微吟間透出流連遲回的惆悵,雖淡淡,卻余味繚繞不盡,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晁補之著作,《宋史·藝文志》錄有《左氏春秋傳雜論》一卷、《續楚辭》二十卷、《變離騷》二十卷、《雞肋集》一百卷和《晁補之集》七十卷。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寧二年均遭禁,現存的僅有《雞肋集》七十集傳世。其中詩賦二十三卷,散文雜著四十七卷,系補之從弟晁謙之于紹興七年編成刊行于建陽。有明晁謙之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慶元五年黃汝嘉本,明崇禎八年顧凝遠詩瘦閣依宋本重刊本,四部叢刊本。詞作有明毛晉汲古閣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舊鈔《雞肋集詞》一卷本、舊鈔《晁補之樂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孫貽端刊《晁氏叢書》本。3 R$ G+ v6 s0 X2 @) H 今有:林大椿點校的《晁氏琴趣外篇》七卷本,涵芬樓刊刻;吳昌綬煦樓影刊宋金元明本詞本;龍榆生《蘇門四學士詞·晁氏琴趣外篇》校點本等。 15、《片玉詞》《清真集》# N9 y$ e/ R) N+ f 北宋周邦彥著。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時“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宋史·文苑傳》)。神宗元豐二年(1079),入都為太學生。六年,獻《汴都賦》七千言贊揚新法,加上華麗又富有氣勢的語言,受到神宗賞識,擢為太學學正,開始進入仕途。在此期間,年少風流的周邦彥經常出入歌臺舞榭、倡樓瓦舍,寫下大量應歌妓之請辭采斐然的軟媚之詞。作者后來也“頗悔少作。但也有像《少年游·并刀如水》這類珠鮮玉艷、別有風姿之作,不可一概否定。 哲宗元祐初年,高太后聽政,引用舊黨,傾向新黨的周邦彥因“不能俛仰取容”而被逐出太學,任廬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元祐八年(1093)又改知溧水(今屬江蘇)。這十年間所作以記錄行蹤、抒發漂流薄宦、傷于哀樂之感慨為主。詞風也漸次由軟媚轉趨凄婉、奇崛、沉郁頓挫。哲宗親政后,漸復熙寧新法,啟用被逐的新黨之人,周邦彥已被召回京都,任國子主簿,元符元年召對崇政殿,重獻《汴都賦》,除秘書省正字。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遷校書郎,再遷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衛尉卿。至此,周邦彥重任京官已達15年。此間所作,除抒發身世之感、政事滄桑外,由于環境、心情的變化,又出現一些綺陌看花、垂楊系馬之類應歌贈妓之作。& C$ D/ Y. ] C V 徽宗政和二年(1112)周邦彥出知隆德軍府,五年,徙知明州,六年,還京任秘書監,七年,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在京這兩年,周邦彥政治上比較顯達,但并未依附炙手可熱的蔡京新黨,提舉大晟府,“集中無一頌圣貢諛之作”(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倒是討論古音、審定古調,對詞樂發展貢獻很大。宣和元年(1119),出知真定府,不久改順昌府,次年徙知處州,未到任,又奉祠提舉南京(今河南商丘)鴻慶宮。宣和三年(1121)卒于鴻慶宮,享年六十六歲。 周邦彥詩詞文賦,無所不擅。但為詞名所掩,詩文多零落不傳。今存詞180多首。作品多寫愛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寫愛情的詞章,雖多描寫癡男浪子的行徑和青樓倡女的情愫,題材似與柳永并無二致,但柳永一生坎坷,與下層歌女情感上能夠相通;周邦彥一生仕宦相對順利,聽歌宿妓之際,雖不乏狎情綺思,但缺少柳永那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層感情。所以張炎評其“意趣卻不高遠”(《詞源》),劉熙載說“周旨蕩”(《藝概·詞曲概》)不為無因。但這類詞中亦有一些佳品,情感真摯之外更以雅致著稱,不同于柳永、黃庭堅的同類艷詞,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前人多附會此寫李師師與宋徽宗情怨,學者已辯其非,實際上是飲于妓院之作。妓女留客歇宿,但并無牽裾依偎之類淫詞穢語,而是以“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等關心客人的婉轉口吻,勸客人“休去”。故被被后人稱為“神品”、“佳制”。這類既有情致又很雅馴的情詞,還有《風流子·新綠小池塘》、《瑞龍吟·章臺路》、《浪淘沙慢·晝陰重》等。《瑞龍吟·章臺路》寫于紹圣四年還京任國子主簿之時。十年外放,今重返京師,心情應當是愉快的。但詞中的感情卻比較低沉,因舊地重游,不見當年鐘情的那位歌妓,物是人非,不禁感慨系之。就題旨而言不過是人面桃花的舊曲翻新,但因有弦外之音,中寓身世之感,從而使這首情詞意蘊加深。有的論者以為其中隱寓了舊黨罷斥、新黨復來的政事滄桑,可備一說。 抒發身世之感的歌詞在清真集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量,其中以羈旅行役為題材的作品大都寫于外放期間,佳作較多,有《蘭陵王·柳》、《尉遲杯·隋堤路》、《六丑·薔薇謝后作》等。其中《蘭陵王·柳》更是眾口交贊的名篇:“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詞中托柳起興,抒寫了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全詞由實入虛,實虛不斷轉換。縈回曲折,似淺實深,有吐不盡的心事流蕩其中。無論景語、情語,都很耐人尋味。其詠物詞狀物形象且工巧,如《蘇幕遮·燎沉香》中“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三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運用不同的鏡頭攝下了荷花豐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國維贊美說:“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在(《人間詞話》)。; ^" V7 S0 x" o2 W/ A7 {1 Q! i 但就題材而言,周詞涉及的領域比較狹窄,并未超出北宋其它婉約詞人的藩籬。王國維批評說他是“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還是很中肯的。清真詞之所以在詞史上地位極高,主要是藝術上的成就。周詞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善于借用、化用大量前人詩意、詞句入詞;撫寫物態,曲盡其妙章法整飭又富于,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被后人稱之為“詞家之冠”,在詞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歷來“周柳”并稱。如果說柳永的影響主要在市民階層的話,周邦彥主要在文人詞方面。南宋重要的婉約派詞人姜夔、吳文英、史達祖、蔣捷、周密、張炎、王沂孫等均受其影響。清真詞在當時就負盛名,陳郁《藏一話腴》說周邦彥:“二百年來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嬛妓女皆知美成詞可愛”。清人戈載《宋七家詞選》以周邦彥為首;周濟甚至提出“問途碧山(王沂孫——引者注,下同),歷夢窗(吳文英)稼軒(辛棄疾),以還清真(周邦彥)之渾化”主張,將學習清真詞作為創作的最終歸宿。 周邦彥的詞集有《片玉詞》又名《清真集》。有陳元龍宋刻本《詳注周美成片玉集,清朱孝臧《疆村叢書》有復刻本;元巾箱本《清真集》二卷,《集外詞》一卷,清人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有復刻本;明毛晉汲古閣刻本《片玉詞》二卷《補遺》一卷。 今有:吳則虞點校《清真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羅忼烈箋注本《周邦彥清真集箋》,三聯書店香港分店版。 16、《石林詞》: Z. P9 @$ \/ Q/ t 南宋葉夢得著。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吳縣(今蘇州市)人。紹圣四年(1097)進士,調任丹徒尉。徽宗朝自婺州(今浙江金華)教授召為議禮武選編修官。入京后與當權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薦,召對遷祠部郎官,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戶部尚書,遷尚書左丞。紹興元年(1131)起為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總管四路漕計,致力于抗金防備及軍餉勤務。十二年調任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陳振孫說他“平生所歷州鎮,皆有能聲。”(《直齋書錄題解》)時秦檜當權,因忤檜意,與紹興十五年告老,以崇慶節度使致仕。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以讀書吟詠自樂,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宋史有傳。 葉夢得兼善詩文。其詩“深厚清雋,不失元祐諸賢矩矱。”(翁方綱《石洲詩話》)他學問博洽,精熟掌故,藏書又富,于《春秋》、《禮記》、《論語》、《孟子》諸書,均有辨釋著述。其《石林燕語》10卷與《避暑錄話》2卷,記敘朝章國典、舊聞時事,足以資考證,補史缺。又有《石林詩話》2卷,“其所評論,往往深中綮會,終非他家聽聲之見、隨人以為是非者比”(《四庫全書總目》)。但創作上最有成就的還是詞作。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著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葉夢得詞作今存102首,題材風格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兩個階段。早期詞不出傳統題材,作風婉麗,但以較多呈現個人面目。如著名的《賀新郎·睡起啼鶯語》,相傳為應真州妓女之請而寫,但婉麗之中已帶有豪逸之氣,廊廡也較為擴大,已開后期詞風先聲。詞人在南渡前長期仕宦,位居顯要,但時遭貶廢,頗歷風波,所以對官場長生厭惡之情,往往寄情山水之間,如《念奴嬌》、《應天長》、《滿江紅》諸詞,皆描述詞人徜徉于山水之間的情趣,詞中多熔化陶淵明的詩句,詞風漸趨清曠疏淡。8 G+ n& A- ]" C( F9 x 后期詞作接受蘇軾豪邁、清曠一路的痕跡更加明顯,如用蘇詞原韻的《念奴嬌·云峰橫起》就完全模仿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云峰橫起,障吳關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盡處,秋水黏天無壁。綠鬢人歸,如今雖在,空有千莖雪。追尋如夢,滿馀詩句猶杰。聞道尊酒登臨,孫郎終古恨,長歌時發。萬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滅。鼓吹風高,畫船遙想,一笑吞窮發。當時曾照,更誰重問山月。”在充滿豪氣的畫面上,隱懷古傷今的沉痛之情和個人的身世之感,與蘇軾原作幾乎同一鼻息。在《鷓鴣天·一曲青山映小池》中更將蘇詩組織入詞。類似如此慷慨豪雄的詞作還有《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水調歌頭·霜降碧天靜》等。蘇軾詞風有清曠豪雄兩個方面。葉夢得學蘇,更多的是學習其清曠。關注說他“晚歲落其華而實之,能于簡淡時出雄杰,合處不減靖節、東坡之妙”(《題石林詞》)。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灣,轉潺湲;投老歸來,終寄此山間”(《江城子》);“柳絮尚飄庭下雪,梨花空作夢中云,竹間籬落水邊門”(《浣溪沙》)。當然他的成就尚不能與蘇軾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蘇派詞人中晁補之、黃庭堅是學蘇而得其七八分者,而葉夢得則得六七分(《碧雞漫志》卷二)。# {8 B# Q8 O% x4 g 《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石林總集》100卷,《石林建康集》10卷,《避暑錄話》2卷,《石林詞》1卷。 |